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没有按照往年惯例如期举办,但在对外公布的2019年消费举报数据中,暖通行业频繁跑路、乱报价、材料以次充好及售后无门等乱象,已然成为年度5大消费舆情其一,成为消费举报的重灾区。
细数暖通行业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再到成为家居标配,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市场与屡禁不止的乱象所产生的矛盾,正在将这一行业推向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这背后,乱象因何而来?解决方案又是什么?显然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陷阱暗藏各环节,采暖行业痛点露出水面
暖通 · 痛点
暖通行业最初是从北方发展而来,一路向南途中,越来越多的人嗅到了商机,似乎一夜之间,大量的暖通公司如春笋般成长。据数据显示,目前在长江流域就分布着超过一万多家暖通公司,活跃在第一线从事空调、供暖、散热器、地暖等业务。但是这些公司小规模、游击队形式的服务模式,直接导致这一行业标准缺失,乱象丛生。80%消费投诉举报案件就来源于这些地区。根据消费投诉案例不难发现,除了暖通公司跑路、经营不善关店等现象之外,采暖行业还存在着各种报价套路,材料以次充好、售后无门等乱象屡见不鲜。暖通行业一项用户调研显示,采暖产品的消费满意率仅为44.6%。面对激增的消费需求,这些屡禁不止的乱象严重阻碍了行业发展,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行业洗牌也迫在眉睫。
暖通行业的乱象一方面来自缺失的行业标准以及冗长的服务链条,导致很多消费陷阱暗藏其中;另一方面则是现有的服务体系和模式很难再满足爆发的消费需求。低价跑量,大量拿货,导致经销商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一旦出现差错,就会造成资金链断裂,类似案例早已不计其数。这些不良商企就是利用了很多人不了解暖通行业而故意设的局。
很多人认为暖通产品就是普通的电器而已,所以在购入暖通产品时就会就近选择小区附近的店面,心想低头不见抬头见,不会有什么问题,直接签合同付全款,殊不知,这样的店面通常都没有库存,在客户那里收了钱再去批发市场调货,除此之外,他们并没有多少员工,技术、工程和团队更是天方夜谭,只有接到订单才会找有空的“游击队”来施工。
消费者普遍还有一种心理,那就是大公司运营费用高,大品牌价格贵,还不如自己选好了地暖、锅炉和空调品牌后,再找小公司来安装。然而,暖通行业并不是买个好一点的主机,随便安装就可以。家庭供暖是一套系统,主机部分只占30%,剩下的全是隐蔽工程,需要根据房子的户型、层高、装修风格等进行专业的设计。就拿供暖系统来举例,供暖系统是整个家装行业中最专业、最复杂的系统之一,设计施工过程中涉及强电、弱电、自控、暖通、水暖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需求激增前景明朗,暖通生态亟待成型
痛点 · 暴露
随着暖通行业痛点暴露,行业规模化、标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界龙头企业开始跨界以独立、联合等等形式纷纷发力暖通市场,并以规模化、定制化、平台化模式对暖通行业进行生态化改造,比如某大型家电集成类品牌推出了“包材料、包安装、包维保”一口价等策略,不但为暖通行业提供了标准化思路,更是提高自己在暖通行业的竞争高度。
宏观 · 背景
据数据显示,欧美采暖市场的普及率高达90%,而我国的普及率尚未达到10%,这足以证明国内采暖市场有着巨大发展前景。同时,伴随着采暖需求的大幅提升,暖通集成化趋势以及煤改气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我国采暖市场爆发已经迫在眉睫,这必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国家经济增长点。
在宏观利好的背景下,整个暖通市场的变革也在悄然打响。在各界龙头开始进军暖通行业的同时,北京创美达新能源也开始发力。作为一家将近二十年暖通行业的老牌公司,创美达深谙暖通行业痛点与困境,通过资源下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势,在打破暖通市场痛点的同时,还进一步简化了供应链、服务链条,促进暖通行业标准化的成型。
企业 · 联合
创美达现向全国号召所有有意向转型的暖通企业与个体商户联合起来,共同将零散的资源整合到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以便全产业链按照统一标准化执行,并通过监察机制保障标准化的落地与改进,形成了包括采销、运营、设计、施工、服务、培训、监理等一系列完整闭环,最后以资源置换和企业协同的方式实现整个暖通生态链的降本增效,从而解决诸多痛点。
随着行业标准、生态的逐步成型,经过大浪淘沙,真正有品质讲服务的企业才会勇立潮头,整个暖通行业才能迈向发展的快车道。同时这也意味着传统暖通企业粗放的经营模式,将被颠覆。